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當好“需求探測器”和“資源調度站”

天津科協加強科創服務體系建設

本報記者 李家鼎

2025年07月23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天津渤化安創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內,企業負責人張楠緊盯屏幕,各種參數曲線跳動閃爍。“以前,壓力容器由人工檢測,費時費力,准確率也不能保証。現在有了這套設備,機器‘不舒服’能自己‘喊疼’。”張楠說。

  幾年前,渤化安創面臨發展難題:人工檢測能力不足,連本集團的檢測任務都難以獨立承擔,更不用說開拓市場。如何闖出一條路?2022年,面對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張楠團隊萌生了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監測設備的想法。然而,復雜工況下的無線傳輸、高溫應力環境下數據的精准採集等技術瓶頸,一個接一個擺在眼前。

  渤化集團科協在調研中了解到張楠團隊的需求,很快便展開了牽線搭橋工作。然而,有些科研團隊的技術與企業需求難以匹配,進展較為緩慢。

  去年,事情迎來轉機:天津市科協提出推廣應用“科創中國”平台,充實專家庫、成果庫、需求庫,組建科創服務團隊,形成各級聯動的常態化功能型科技服務網絡。根據企業科協工作指南,渤化集團科協將渤化安創的需求上報至天津市科協。

  “科創服務得摸准彼此需求,才能精准匹配。”天津市科協科創部部長王黎明說,收到需求清單后,他們迅速對比專家庫、成果庫,發現北京化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王峰團隊研究的傳感器技術和智能診斷模型,恰好能夠滿足渤化安創的需要。

  兩邊一拍即合,簽約成功。“這樣的精准對接,也加速了我們的科研成果轉化。”王峰表示。

  張楠介紹,智能監檢測系統運行以來,大幅提升了設備故障預警准確率,有效排除了多起事故隱患,相關技術還獲得了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這樣“按需服務”的故事還有很多。在天津金橋焊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焊花飛濺、弧光閃爍。“這是我們新上市的焊機焊材一體機,它的誕生得益於‘一體化焊接技術’創新平台的助力。”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肖輝英指著一台新設備說。了解到金橋焊材迫切希望進一步提升工藝水平的需求后,天津市科協聯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組織專家團隊深入企業調研,幫助企業建立了“一體化焊接技術”創新平台。

  “基於這個平台,我們又開發出了船舶海工、石油石化等領域的30多個專業焊接工藝包,進一步推動了企業發展。”肖輝英說。

  據介紹,目前天津市科協已相繼組建天津光電產業(人才)聯盟、中國內燃機學會天津創新中心、天津市海歸創業聯合體等10余個創新平台,對接200多個全國學會及165個市級學會、500余個企業科協,廣泛匯聚各級各類科技創新資源,“政產學研金服用”多方協同聯動的科創服務機制正在加速形成。“未來,我們要繼續當好‘需求探測器’和‘資源調度站’,進一步發揮科創服務體系的作用。”天津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羅進飛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3日 07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