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全國勞動模范王峰通過研發工具保障生產效率與安全

“只要肯鑽研,人人都能成為技術專家”(工匠絕活)

本報記者  范昊天攝影報道

2025年07月25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王峰在進行焊接作業。

  絕活看點

  扎根鋼結構行業一線20多年,王峰獲得60多項國家專利,參與研發的技術裝備曾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他開始鑽研焊接機器人操作、維護工作,擅長研發各類工具,保障生產效率與安全。2025年,獲評全國勞動模范。

  

  湖北團風經濟開發區,湖北鴻路鋼結構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數百台焊接機器人手臂揮舞,焊花躍動,各種規格的鋼結構件順利完成焊接。53歲的操作工王峰站在一台檁托板焊接機器人前,隻見他手持遙控器,根據檁托板的尺寸,調節機械臂的運行軌道、電流、電壓等參數。隨后,他將檁托板往夾具上一靠,大力鉗一夾,啟動按鈕一按,機器人便開始自動作業。

  這個工裝夾具看起來結構很簡單,操作機器人時卻能派上大用場。“鋼結構建筑生產中,檁托板構件用量大,但傳統焊接方式依靠工人手動扶正立板,不僅勞動強度大,還存在安全隱患。”王峰說,他和同事利用車間生產的邊角板料,加工出結構設計簡單的工裝夾具,能快速夾持和裝卸工件,並適用於多種不同厚度的檁托板焊接操作,操作人員還可以遠離焊接設備,更好地保障生產安全。

  扎根鋼結構行業一線20多年,王峰在智能焊接、環保工藝等領域獲得60多項國家專利。2020年,他參與研發的“鋼結構寬厚度多類型焊縫焊接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個初中都沒有畢業的工人,如何能夠取得這些成績?王峰說:“把每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

  王峰出生於湖北浠水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2002年,他應聘到深圳一家鋼結構公司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參加培訓,不僅考取了技能証書,還逐漸成長為機修主管。

  2009年,王峰帶著積累的自動化設備維修經驗,加入湖北鴻路鋼結構有限公司。“保障設備正常運行,離不開對細節的嚴格把控。”王峰說,從下料機器到龍門埋弧焊,再到成品噴涂作業工序,每個環節他都嚴格把關,努力把風險隱患清除在萌芽狀態。

  2019年,王峰成為車間機器人技術員,負責公司生產線上焊接機器人的操作與維護。日常生產中,他發現焊絲盤的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比如,一些外殼有部分破損的焊絲盤,容易導致機器卡住,焊工常常直接把它們扔掉,十分可惜。

  “裡面的焊絲都是好的,為什麼不能把它們換到完好的焊絲盤裡去呢?”王峰和同事嘗試了兩天,發現手動卷焊絲一天還填不滿一卷,效率太低。

  怎樣才能提高效率?一天,王峰突然想到小時候農村電影放映員用的老式電影放映機。他研究了放映機上面的傳動輸片裝置和供片盒,提出了一種改進方案——利用生產的方管余料,設計一套由支架、中間開孔的鐵塊圓盤、軸、軸承和阻力調節閥組成的裝置,讓破損的焊絲盤從“豎著轉”變成“橫著轉”,通過阻力調節閥讓焊絲盤均勻轉動,順利配合機器人完成焊接作業。

  就是這樣的鑽研和刻苦,讓王峰從一名普通流水線工人成長為全國勞動模范。“一線工人不僅要做技術的執行者,更要做技術的創新者。只要肯鑽研,人人都能成為技術專家。”王峰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5日 06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