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解燃眉之急也除后顧之憂(縱橫)

楊 博

2025年09月08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一段時間以來,中央社會工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持續推進騎手友好場景建設,在停車、用餐、技能提升等領域為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提供便利。

  當前,我國外賣騎手人數已超1000萬。有人把騎手工作比作“鐵人三項”,“四季無休、三餐不定”是生活日常,無論風吹日晒總是奔跑在路上,難得停下來喘口氣、歇一歇。工作中,不少騎手都曾碰到這樣的問題:沒有專門的電動車道,有時被迫與汽車混行﹔送餐進小區,門衛不讓進﹔送貨、上廁所時,找不到電動車臨停位。

  騎手工作生活的難題,也是城市治理的考題。只要加大投入力度、善於整合資源,就能找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方案。在人行天橋增設坡道,合理增設電動車道,規劃專屬停車區,設置道路交通指引並完善樓層信息,更好解決行車難、停車難﹔設置專用外賣取餐櫃,破解小區或寫字樓難進入、等待久問題……在友好場景建設中積累的這些寶貴經驗,值得參考借鑒。

  回應新就業群體需求,不僅要解燃眉之急,更要除后顧之憂。相比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小問題,解決融入難、發展難是更具挑戰、更有難度的課題。做好這項工作,要織密服務網,全方位多維度關愛新就業群體。比如,整合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打造“城市建設者之家”,把醫療、法律援助等服務融入友好場景建設。也要看到,服務看量更看質,要提升友好場景建設水平,實現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的轉變,如建立學歷、技能培訓提升基地,幫助拓寬職業發展通道。將工作做到實處,把關心關愛送到身邊,才能切實提高新就業群體工作和生活質量。

  新就業群體也是城市治理的“合伙人”。重慶吸納大批網約配送員、網約車司機兼任網格員,引導他們成為消費隱患哨兵、社區網格管家。這也啟示我們:將騎手友好場景建設拓展到城市全域,不斷增強他們的歸屬感與認同感,提升融入感與幸福感,方能實現城與人的“雙向奔赴”。

  (摘編自《廣州日報》,原題為《以友好場景破解騎手“融入難”》)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8日 05 版)

(責編:唐宋、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