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河北省秦皇島市整合資源,促進多業態協同發展

釋放山海魅力 推動文體旅融合

本報記者 馬 晨

2025年09月08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核心閱讀

  碧海藍天遇上白帆點點,長城文化遺產煥發生機,工業風與現代文藝氣息交融……近年來,河北省秦皇島市以滿足游客需求為導向,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綻放山海魅力。這座城市,正以蓬勃的創新活力,在渤海之濱涌動起文體旅融合發展新動力。

  

  秦皇島,一座位於山海之間的城市,擁有山、海、長城多種資源。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讓秦皇島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近年來,河北省秦皇島市以滿足游客需求為導向,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綻放山海魅力,推進文體旅融合發展。從今年年初到7月底,秦皇島全市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長11.7%,游客總花費同比增長13%。

  長城文化活起來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角山長城景區內,“山海關金秋長城菊展”正在布展,“往年菊展就‘圈粉’無數,今年結合長城景觀的主題展區也將成為游客‘打卡地’!”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第一關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廖雪梅說。

  秦皇島立足“長城文化為核、山地資源為基”,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動“長城、青山、村落”深度融合,不斷豐富長城文化旅游產品,讓長城文化遺產煥發生機,更讓綠水青山變成百姓增收的“金山銀山”。

  長城腳下的精彩,不僅在賞花,更藏在村落的蝶變裡。山海關區孟姜鎮北營子村緊依角山長城,以前卻是“靠山不見景、守著長城沒客流”。如今借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東風,村裡將“長城景觀+山區生態”打包開發,完成14條街巷“水電氣網入地”,修繕30余處殘垣斷壁,將閑置農房變身“長城人家”特色民宿,打造滿族文化博物館,開發“滿族八大碗”等特色美食。

  “以前游客爬完長城就走,現在住民宿、吃山菜、逛山村,能待一整天。”北營子村黨支部書記李成鎖說。據統計,今年來北營子村的游客已超5萬人次,村集體年收入達1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萬元。

  從角山長城沿燕山山脈向西,153公裡的環長城旅游公路在群山之間蜿蜒,串聯起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海港區天女小鎮、撫寧區聖頂山、盧龍縣左右山谷等長城沿線項目,豐富了沿線董家口村、板廠峪村等村庄的致富方式,成了村民口中的“振興路”。

  在祖山的天女小鎮,研學、露營、徒步、美食等項目吸引著眾多游客。“蘑菇來自花廠峪村,板栗來自秋子峪村,黃桃來自車廠村。”秦皇島天女小鎮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馬瑞介紹,通過開發不同農產品加工的美食,也讓各村的特色農產品有了名氣。據統計,2024年天女小鎮餐飲銷售額近400萬元,其中當地特色農產品創造價值超120萬元。

  “以長城為脈絡,在山區繪就文旅融合新圖景。”秦皇島市文旅局宣傳科科長王嘉偉介紹,依托3條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精品旅游線路,角山、聖頂山、板廠峪、冰塘峪等15個景區成效初顯,實現了從“點式景區”向“廊帶公園”的拓展延伸,打造了山海關區孟姜鎮北營子村、青龍滿族自治縣祖山鎮花廠峪村等10個最美長城村落,長城腳下的山區鄉村煥發新生機。

  文旅業態新起來

  秦皇島因港而生、因港而興。當古碼頭工業風與現代文藝氣息交融,會迸發怎樣的火花?

  在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海邊燈塔矗立,海岸上卸車機、吊鉤、船錨吸引游客駐足,“這裡既有港口工業的歷史韻味,又充滿時尚浪漫的夏日氣息,利用老建筑、廢舊機械設備打造的每一處景觀都充滿了巧思。”來自內蒙古的一名游客說。

  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所在的西港區是秦皇島港的開埠地。南棧房、大碼頭、老船塢、廢舊機械設備等工業遺存不僅集中,而且類型多樣,園區在保護港口歷史文化遺存的基礎上,將其重新定義、設計和改造,成為集工業文化、旅游、運動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

  前不久,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作為河北省首個港口轉型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正式揭牌。如今的港口工業旅游區形成了豐富多元的業態格局,帆船賽事、研學教育、主題文創、特色餐飲、旅行拍照……百年港口煥發文旅光彩。

  如今的秦皇島,正以“藝術+旅游”的創新模式打破傳統旅游邊界,為游客帶來全域、全時的文旅新體驗。

  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北戴河·不同藝術小鎮”的藝術中心廣場上,一名游客正舉著手機,對准懸挂在21米高空直徑9米的“不同藝術之眼”認真拍攝。

  “從海邊的浪漫潮玩到城區的藝術沉浸,秦皇島的文旅故事,有了更豐富的打開方式。”景區總經理薄洋介紹,很多人在海邊休閑時,正好可以過來逛展、體驗手作,讓度假時光得以延伸。

  從傳統避暑景區到現代文旅綜合體,秦皇島先后組織實施文旅項目130個,建設了漁田七裡海度假區、北戴河歡樂灣、不同藝術小鎮等一批新業態項目,不斷推動文旅產品迭代升級。

  賽事經濟燃起來

  蔚藍海岸,天高海闊,碧波蕩漾,點點帆船成為海上靈動亮麗的風景線。秦皇島的山海資源為文體旅融合開辟了新賽道。

  8月2日,第十一屆梅沙杯全國青少年帆船聯賽周末賽圓滿結束。102名青少年帆船選手搏擊風浪,追逐自己的帆船運動夢想。

  “我不僅要自己參賽,也要陪著弟弟參賽,和日常訓練相比,比賽更加刺激,競爭性更強。”參加過多次比賽的庄紹輝今年才12歲,卻有著4年的學船、駕船經驗。

  秦皇島依托濱海資源優勢和良好的基礎設施,打造了“秦皇島帆船季”賽事品牌,構建了多層次、立體化的賽事活動體系:全國帆船錦標賽、全國帆板錦標賽等專業賽事吸引國內各級專業隊及國外的帆船隊前來集訓﹔金夢海灣帆板公開賽、家庭帆船賽等趣味性賽事激發大眾參與熱情﹔遠洋帆船節等活動,則成為國際帆船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

  “秦皇島的自然條件很適合帆船帆板運動,我經常帶著孩子到這邊的俱樂部參加培訓和比賽。”北京的一名帆板愛好者說,現在很多青少年正加入到這個隊伍裡來。

  自2005年起,秦皇島已連續舉辦21屆北戴河輪滑嘉年華活動﹔中國自由式小輪車聯賽總決賽、河北省青少年自由式小輪車冠軍賽等賽事在昌黎縣舉辦﹔今年以來,秦皇島各地紛紛以第二屆全民健身大賽為引領,舉辦社區(鄉村)運動會,涵蓋羽毛球、乒乓球、籃球、廣場舞、圍棋等多種體育項目,吸引群眾廣泛參與……

  從專業賽場到大眾健身廣場,秦皇島以賽事為紐帶,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優化賽事體系,不斷拉長運動產業鏈條,逐步從賽事舉辦地向體育產業生態之城跨越。

  6月初,2025年ILCA亞洲(公開)帆船錦標賽在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落幕。其間,商家精心推出了37個展區,涵蓋美食、非遺小吃、文創等。為期5天的亞帆賽共吸引國內外游客超14萬人次,消費者們在旅游中運動、運動中旅游,拉動當地各類消費場所營收超2300萬元。

  “賽事帶動培訓、酒店、餐飲、交通等旅游相關產業發展,流量變增量。”秦皇島市體育局副局長王靜介紹,通過“體育+”模式,多產業協同勢頭發展強勁,秦皇島文體旅融合發展逐步實現優勢互補、互相引流、促進消費的良性循環。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8日 06 版)

(責編:唐宋、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