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刘荣刚

2025年09月08日08:19    来源:学习时报222

202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胜利。伟大抗战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凝结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为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民族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强大依托和深厚底蕴,伟大抗战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具体体现和凝结升华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中国人民在世世代代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铸就了灿烂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经过数千年的交流交汇、融会贯通,最终熔铸为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把伟大民族精神概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对垒。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侵略,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孕育形成了伟大抗战精神。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及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在他们身上,伟大抗战精神得到生动诠释。

伟大抗战精神凝结和升华了伟大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原本就有的勇敢和自强的精神基因由隐性逆转为显性,以强大伟力荡涤近代以后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中华民族从精神上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毛泽东认为,“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伟大抗战精神体现着伟大创造精神。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并践行正确的抗战路线、战略策略、指导思想。针对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和党内关门主义错误,倡导并推动建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维护了全民族抗战的大局,粉碎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赢得了民心。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论调,提出并实施持久战和敌后游击战等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创造了巨大的军事优势,形成了在人民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战争伟力。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创造性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经过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有力地促进和保证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伟大抗战精神体现着伟大奋斗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斗争、不怕牺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在强大敌人面前,中华民族凭着奋斗精神,誓死捍卫民族尊严、争取民族解放,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从抗战全局来看,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应。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以节节抗御的方式进行了淞沪抗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大的战役,虽然胜少败多,但大量地消耗了日军的实力,众多国民党爱国将士血洒疆场。共产党采取持久抗战,深入敌后,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英勇作战,敌后战场不断发展壮大,抗击着58%—75%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逐渐成为主战场,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中国人民以顽强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意志战斗到底,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伟大抗战精神体现着伟大团结精神。民族不团结、人民没有组织起来,是日本军国主义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原因。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博大胸襟,倡导并推动建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引领下,全体中华儿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打破阶级、地域、党派等的界限,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团结一心,为民族而战,形成了全民抗战的格局。《大公报》一篇文章描述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抗日战争以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发起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

伟大抗战精神体现着伟大梦想精神。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历史使命。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党指出“这一阶段的革命基本任务,是争取国内和平,停止国内的武装冲突,以便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进一步明确了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即“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党的七大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短短几年,党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战胜磨难挑战中浴火重生的鲜明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从自在民族实体走向自觉民族实体的不朽精神丰碑。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伟大抗战精神及其体现的抗战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对于动员、鼓舞全民族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伟大建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伟大抗战精神的孕育形成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书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从消极抵抗到主动抗战,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孕育形成了伟大抗战精神。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凝结和升华,也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传承和弘扬,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奉献牺牲、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抗战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坚持与发展,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都是根植于中国革命实践之中的思想文化成果。伟大抗战精神始终贯穿着伟大建党精神这条红线,体现着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基本脉络。

伟大抗战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基本内涵的鲜活印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面对日军长期大规模侵略和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坚持英勇抗战14年,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必胜信念为精神支撑,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中国共产党人在与日寇的血战中,始终站在抗日最前线,用血肉之躯抵御凶残的敌人,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不顾个人安危,在指挥部队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时遭日军伏击牺牲。赵一曼负伤被俘后,受到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坚贞不屈,慷慨就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不畏艰险、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伟大抗战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基本内涵的鲜活印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初衷不改、本色依旧的鲜明特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崇高的使命感投身抗日洪流,以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模范行动,坚定了人民抗战必胜信念。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流弹牺牲、壮烈殉国。彭雪枫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中国共产党把进行人民战争与改善人民生活、争取人民民主结合起来,在抗日根据地采取一系列政策。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是共产党人的出发点。从党的七大开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

伟大抗战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基本内涵的鲜活印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鲜明特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坚决进行武装抗日的正义战争。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这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中国共产党人抱定抗战到底的决心,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以伤亡60多万人、根据地群众以伤亡600多万人的代价,做到了“誓与山河共存亡”。毛泽东说过:“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伟大抗战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基本内涵的鲜活印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品德高尚、情系人民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在国土沦陷、国家危难之时,将民族大义置于首位,率先举起抗日大旗,积极投身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强大敌人,对党忠诚、至死不渝。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强行扣押、囚禁5年多。不论是流亡海外还是被囚禁,他从未改变过志向和信仰,一直忠诚于党。他在创作的自述《囚歌》中写道,“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展现了他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表达了甘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抗战环境中还培育了延安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沂蒙精神、红岩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等。

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是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有机统一

伟大抗战精神是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也蕴含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毛泽东在为《论持久战》英译本所作序言中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壮大世界进步力量、挽救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具有重大世界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的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共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总人数的70%以上。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留下了许多动人的历史瞬间。1942年4月,英军在缅甸仁安羌陷入危机,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编第38师主力奉命增援,与日军激战。1944年8月,新四军部队以及民兵群众在江苏建阳县(今建湖县)附近,营救了对日作战返航时坠落于此的5名美军飞行员。1941年和1944年,中共中央两次将中共秘密情报人员阎宝航获得的情报通报给苏联,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丰碑上,熔铸着中国人民的卓著功勋。

国际社会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巨大支持。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朝鲜、越南、加拿大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不远万里来华救死扶伤,法国医生贝熙叶开辟运输药品的自行车“驼峰航线”,德国的拉贝、丹麦的辛德贝格在南京大屠杀中千方百计保护中国难民,英国的林迈可、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等记者积极报道和宣传中国抗战壮举。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等外国记者,到八路军和新四军等作战地区采访,写出了大量介绍中国抗战的通讯报道。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深刻阐释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打败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国战场和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巨大贡献,世界各国和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有力支援,都是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编审)

(责编:刘圆圆、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